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

发布时间:2023-04-11 16:16



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考古技术实验室。2006年,在学校的重点支持下,通过课程改革、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重组,建成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。2008年获准成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2009年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。2012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检查验收,成为全国仅有的4个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之一(北京大学、西北大学、四川大学、山东大学)。

实验教学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位于江安校区文科楼和望江校区四川大学博物馆,面积约1200㎡。中心现有Trimble三维激光扫描仪、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、偏光显微镜、数字式金相显微镜、OKIO-V三维数据处理系统、激光粒度分布仪、全站仪(多套)、人体骨骼三维数字化仪、六旋翼无人飞行器、南方测绘iData地理数据工厂、ArcGIS Desktop、南方CASS9.2成图系统等各类实验室内分析测试及田野考古测绘测量仪器设备、软件,固定资产总值600余万元。中心下设考古技术、植物考古、环境考古、动物考古、石器分析、体质人类学、文物保护、博物馆学8个实验室,数字考古、冶金考古正在建设中。中心与有关研究单位合作,在四川、云南、重庆、广西等地挂牌建立有14个考古学、博物馆学校外实习基地。中心现有教职工23人,其中专职教师21人、实验技术人员2人;教授7人,副教授6人。兼职教授13人。教师全程参与实践教学,已面向全校开设涉及考古学、科技考古、文化遗产保护、博物馆学等学科领域的实验课20门,实验项目近百个,实验教学工作量约3500人学时数/年。

7df443da2f0c29daa18a272d8b3e9e02.jpg


中心本科教学成果丰硕。截止2015年底,完成和承担教学改革项目16项;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;出版实验教材2部,新编实验教学讲义15种。本科生获各类创新实验项目29项,其中国家级4项;获“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竞赛”优秀奖3项、中国嘉德徐邦达艺术教育奖18项;发表论文9篇。教改项目“三位一体:新形势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”,获2013年度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
实验教学中心以教改促科研,成效突出。2011年获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。2012年获考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是国家布局在西南地区的“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”,是国家文物局唯一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的对象。2009年至今承担课题68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。在SCI、CSSCI期刊发表论文80篇,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。中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科研向教学的转移,多次组织学生参加贵州、广西、江苏、河南、西藏、青海、四川等省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考古调查与发掘,是国家大型工程建设文物保护的主力军;赴西藏、青海、湖南、贵州、四川、重庆等省市进行考古地形测绘、佛道石窟调查与测绘等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,教改促进科研成效突出。


8c882eab40a7c8e8d65fc84a8199cb54.jpg


   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,实验教学中心构建和实施了以“现代技术向考古学渗透,实验教学与学科建设、田野发掘三位一体有机融合”为特色的教学体系,实验内容覆盖面广,多学科交叉融合,实验类型层次多样。实验仪器设备配置合理,实验教学技术手段先进,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放程度高,在服务于国内高校和地区的同时,也为来自美国、荷兰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多所大学师生进行植物、陶瓷、金属器等方面的检测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,在国内外发挥了很好的服务及示范作用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以上信息资料统计截止日期2015年12月)


  • 上一条: 没有了
  • 下一条: 没有了